全国服务热线
按照存续争优理论分析乌克兰引起地缘巨变的原因,先梳理乌克兰民族在东欧的历史脉络,人们或许能够看的更清楚——人类的存续优势地位竞争的本性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沙俄帝国崛起前,势力尚虚弱,此时正是波兰立陶宛帝国最强大之际,西乌被波兰帝国侵占,大量西乌人被杀,剩余人口被强行同化,并被迫改宗天主教,东乌主动加入沙俄帝国。在乌克兰民族内部形成了对以波兰帝国认同的西乌族群群体,及与沙俄帝国完全融合东乌族群势力。
沙俄崛起后,将西乌也纳入版图,但并没有完全解决西乌的民族认同问题。因为西方崇尚生产力,社会生产机制需要劳动自由地竞争,个体间、家族间及社会团体间的存续争优行为的充分释放,社会文化气氛自然不同于尚武的,实行农奴制的沙俄。
而沙俄的税赋过重,又因当时生产力的限制,沙俄并没有更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集体存续的优势条件,西乌民众的纵向存续优势地位利益在此明显受损,这激起了反抗情绪。因此西乌民间对其来于与西方的经贸利益提高集体存续优势地位的历史记忆,被这种对比所深化。因此西乌始终存在亲的西方情绪,此即东西乌族群问题的根源。
苏联基于这段历史主动塑造了拥有现在版图的、现代工业的乌克兰国家。乌克兰独立后,这个民族国家内部存在本民族的两大族群存续优势地位竞争的形势。乌克兰历届领导人并没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一味地亲西方,最终埋下了地缘巨变的隐患。乌克兰为解决苏联分裂遗留的经济隐患,以经济发展为导向,认为无论是谁,只要能够为他们提供有利于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都可以合作,所以美国、欧盟及中国都成为他们合作的伙伴,中国就购买了不少苏联特色的兵器。
而此时俄国正与西方主要国家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而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整合乌克兰的经济势力。乌俄精英们的脑袋都被戈尔巴乔夫的思想带歪了,忘记了国家是社会群体间的存续争优的工具,忘记了国家社会的主体性是实现集体的存续优势地位,社会内部的存续争优行为以此为导向。
经济上的暂时迷茫,及因西方存续优势历史地位的向往,而乌克兰精英们,天真的以为共同的宗教信仰,相似的文化氛围,似乎忘记了国家存在的本质是作为族群间存续争优的工具,向西方彻底敞开大门,2005年后,号称“美国人女婿”维克多·安德烈耶维奇·尤先科出任乌克兰总统,开始安排外国人尤其是美籍富豪开始出任政府高层公职。从此乌克兰国家这个工具已非为乌克兰民族所完全掌握。国家主体性丧失,被改造为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的工具,被用来作为对抗与消耗俄国的耗材。
也因此俄国人认为乌克兰被苏联人为制造出来的,并不是自然生成的国家,因为乌克兰多数领土来自于俄国的馈赠,而这被馈赠的土地中多是俄国人的心腹之地。俄国人开始沿着历史的脉络,从法理上梳理乌克兰问题,也会按照族群存续争优的路线,国家作为存续争优的工器具角度完全解决乌克兰问题。而族群竞争理性最终会按照降低内部存续竞争成本,提高社会生产能力,提高改善集体存续优势地位的路线发展。这是所有民族国家发展的公理。
因此国家的主体性建设就是要求政府强力机关拟订合理政策并采取行动,实现国家存续比较优势地位,存续争优理论认为实现这个地位的三要素是:获得更多地资源,制造更多地财富,降低内部存续争优成本。按照欧洲存续争优的传统,俄国人不能坐视乌克兰成为西方的马前卒。
庞大的国土资源是全体俄罗斯人在全世界内得到较高的存续比较优势地位的物质基础,正是人们对这个客观条件的充分认识。
俄国政府轻易地实现了总动员,这个总动员的时机颇为微妙。前期与北约雇佣兵作战的俄国少数民族兵也被大量消耗。
按照这个存续争优的理论,族群理性是以收益与投入的费效比例最佳为导向的,也就是说收益与成本的同时最大化,超额利益的诱惑,导致高昂成本被接受。
苏联解体后,如果任由俄国人,德国人,乌克兰人合发展的话,显然俄国人的资源,俄国与乌克兰的工业链制造财富的能力,加上欧洲的经济能力,无疑东部欧洲代表着人类的未来,乌克兰作为东西欧方桥梁显然是美好前途可期,因此乌克兰被美国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冠以地缘支轴的称号。然而破碎的欧洲政治格局显然不具备俄国人的国家能量,因此全球最高优势地位对俄国似乎也唾手可得。而世界帝国美国始终视俄德乌经济联盟为最大的挑战与威胁。
但按照存续争优理论,国家的本质是群体存续争优的工具,因此俄德乌这种合作格局中,及俄国对最高存续优势地位的追求,合作显然是没办法实现的。而俄德的强力联合也因族群间存续争优行为而受到限制。因此未来俄德很可能再次相互临居。这是俄国能够直接获得欧洲财赋供给的最佳地缘格局。东西方公认没有乌克兰的俄国无法变成全球帝国,而乌克兰因地处劫点而成大国存续争优的劫材。
因此当乌克兰精英们迷失时,美国趁虚而入,安插代理人进入乌政府机构,将乌国改造为消耗俄国国力的工具,而非族群实现存在争优的工具。因此双方在此大出打手也势在必然。
在乌克兰最终不可避免的斗争中,显然技更高一筹,借俄国人收克里木半岛,介入东乌,以安保公司雇佣兵名义参与,支持乌克兰的独立与自由,还占据了舆论制高点。并大发横财。而俄国在乌问题上始终是被动入局,并在舆论上造成了被动。在经过半年的较量后,俄国人又被迫退守东乌。
而东欧因对俄德的历史仇恨,再次被激发,欧洲政治关系严重倒退至,俄德乌及整个东部欧洲的整合彻底失败。俄国人也因此成为罪魁祸首。但世界帝国与边缘大陆帝国的主次级别利益昭彰显著。
而此时的俄军,却又被挂着西方安保公司雇佣兵(北约大兵)羊头卖狗肉(乌克兰大兵)逼退至东乌,面对曾经的腹心之地乌克兰,俄国人还有的选择吗?
按照族群存续争优理论,因为沙俄时期,苏联时期,他们在全世界内占据明显的横向存续优势地位,还可以轻易实现个人在时间方向的纵向存续优势地位,所以俄国的失败这个选项是全体俄国人所不能接受的。
并且俄乌冲突前期俄国内部各民族兵力在乌克兰消耗很明显,此后很久俄国各内部民族存续竞争矛盾被削弱,乌东也被纳入,一箭多雕。与雇佣兵作战的是少数民族的兵。
尽管北约以安保公司名义的介入,看似具备对俄有压倒性的优势,除了核武器。但也明显激起了俄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因此总动员对于整个民族而言这是保家卫国。尽管有人借此机会逃走了,而国家内部显然也顺利清洗整理干净了各种势力,某一些程度上降低了内部存续竞争成本,凝聚了国力。
据说俄皇在俄乌冲突中受益匪浅,看似似乎势头正盛。但国家为捍卫集体存续优势地位而与北约的对决大局之下,在国家实现集体存续优势地位这个主体性功能前,任何宗派都无能为力的,都可以被轻易抹除的。
而斯特列科夫这个人显然是不会被清理的,因为他获得了中国班超的地位,无论他属于哪个宗派,他都为俄国争取到了存续优势地位的利益,按照存续争优理论,他的行为与结果带来的利益,全部符合国家的存续优势地位主体性要求。民间尚有此种人,国家族群对于存续优势地位非常明确的诉求。
我认为这至少五到十年,甚至更久些,这场冲突的代价要传导至欧洲各国民众身上,降低或者削弱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大多数成员的存续优势条件。比如冬季没有暖气挨冻,夏季没有空调却又高温,待三五个季节后。
按照民族内部存续争优理论可知,国家是以实现集体存续比较优势地位为福祉的目标,这也是国家、社会这种组织形式赖以存在的主体性。
所以局势会迫使民众们自发地组建政党,脱离超级大资本掌控,或者摆脱美国等势力的影响,完成政党更替,调整社会政治方向,这样的一个过程至少也得五到十年。此后欧洲内部国家间的存续争优行为被激活,无节制不自律的存续竞争将会极大的增加人们的负担,降低个体的纵向存续优势地位物质条件。
或许因为欧洲大整合的现实原因,俄国显然在乌克兰是非常克制的,然而西乌主要兵力是北约的美国大兵。显然是要因此要打到西方难以支撑,或者俄国与西方都难以继续为止,或者坚持到俄罗斯失败为止,显然后者概率最小。
因此欧洲战场主要俄国能否抗住世界霸权势力压力的同时,并争得次于世界霸权的次级利益,并最终迫使对方妥协,而达成新的平衡。否则必然是毁灭。
但因美国对欧洲去工业化,对世界去欧元化,并要重置欧洲经济,也就是要以俄乌战争的名义,用欧洲完成拯救美国的行动,因此刺激俄国人动员,利用欧洲的财力,乌克兰的人力,北约的兵力,将俄欧力量损耗到某种明显的程度时,我认为欧盟解散,返回无序的存续争优状态,西欧存续优势地位对美国的依附,东欧诸国对德俄的恐惧,都需要美国的保护时,才有机会达成新的战略平衡及新战略的默契。我认为这是这场战争的终极目的。一石两鸟变群鸟的战略,有待观察与验证。
东欧那些政客们对乌国有领土需求的那些话,绝非空穴来风,可能是在为继续消耗俄国,扩大冲突彻底瓦解欧盟做铺垫。美国意图西方共主的理论并非书生之论。若要将欧盟去工业化并彻底肢解,需要俄国的刺激,配合欧洲内部新势力崛起,一句话欧洲回归无序存续争优状态。
这种调整将会加深他们存续优势地位对美国的依赖,此后或许双方会沿着俄乌新边境,或者北约与原华约的边境,或者波兰境内及苏联某些区域实现新的平衡,总之俄德不能接壤,建立新的平衡。这样的一个过程会很久,时断时续的冲突会持续三五十年之久。
完成对欧洲去社会主体性,即欧洲存续优势地位对美国的依附,欧洲会再次进入新一轮发展期。俄国的能源,资源,产业都会得到升级,每时代自有每时代特征的新周期。欧洲的大局会继续沿着他曾经的历史时局前进。
但非常明显,中亚及亚洲东部在欧洲大战期间的休整与发展,拉近了与两大帝国存续竞争能力,这显然是难以被两大帝国所能接受的。
按照国家间的存续争优理论,这个地区最具存续竞争的潜力国家将会面临两大世界帝国的必然威胁。但随着北冰洋的融化,让这样一个世界人类族群的斗争也会慢慢的有趣。
但下一个新平衡点的建构将很快地,必然地在亚洲的东方出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